購買請往
現代西方音樂哲學是當今國際音樂學學科中的一個重要領域。
本教材完成撰寫前,在我國高等音樂院校尚無人開設此類課程,更無教材。到目前為止,在西方音樂學術
界也尚未見到此類教材或專著,只是在西方音樂美學通史一類的著作(如美國學者E.Lippman的《西方音樂美學史》和意大利學者E.Fubini的《音樂美學史》中作為一個章節有所論述,但篇幅和內容都很簡略和單薄。
因此,本教材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都具有一定的開拓性意義。它既為我國高等音樂院校音
樂學專業的研究生提供了一部較高層次的教材,也為國際音樂學界提供了一部由中國學者撰寫的第一部系統研究現代西方音樂哲學的學術專著。
本教材的內容是對
20世紀西方音樂哲學的重要思潮和流派進行系統的梳理、介紹和評論,並在此基礎上對其總體發展作出綜合性的描述和批判性的闡釋。這對我國未來高層次的音樂理論人材深入認識和批判地借鑒當代西方音樂哲學思想的某些合理內核具有重要意義。
本教材涵概了20世紀西方音樂哲學發展的全貌,分別涉及了形式-自律論
-現象學-象徵-符號學-心理學-社會學以及馬克思主義等諸學派的基本理論觀念。
關於本教材的上述內容,作者在近20年間對其中的各個課題均進行過比較深
入的專題性研究,並將其研究成果陸續發表在我國重要的音樂理論刊物上,本教材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撰寫完成的。
本教材力求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論和辯證唯物論作為指導思想和方法論;同時為建構有中國學術特色的當代音樂哲學體系提供某種必要的理論參照和基礎。
本教材出版後,2000年第1期《人民音樂》發表了張前教授撰寫的題為《具有深厚功底的一部學術力作――讀於潤洋[現代西方音樂哲學導論]》的書評,對本書在學術上給予了高度評價。
作者簡介:
于潤洋,音樂學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漢族,1932年出生於瀋陽市。1952年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1956年赴波蘭華沙
大學音樂學系攻讀音樂學。1960年回國後在中央音樂學院任教。1983年任該院副院長,主管教學、科研工作; 1988年任院長,1992年卸任。
出版論文集《音樂美學史學論稿》(1986)、《音樂史論問題研究》(1997),《音樂史論新稿》(2003)、專著《現代西方音樂哲學導論》
(2000),譯著《論音樂的特殊性》(1980)、《音樂美學新稿》(1994)、文集《西方音樂與美學問題的文化闡釋》(2005),主編《西方音樂
通史》(2001)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